2017年09月09日 联系我们

昆明湖疏浚年代考

2016-06-03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郊区最早出现的人工水库。将西湖疏浚开拓为昆明湖,不仅改变了瓮山西湖的自然面貌,使清漪园以及后来的颐和园成为揽湖山之胜的古典园林,对北京的城内用水、交通运输、农田灌溉也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北京水利建设的历史上,昆明湖是有一定地位的。

  1751年(乾隆十六年),乾隆曾写过一篇《万寿山昆明湖记》。这篇文章叙述了疏浚西湖的原因、经过、效益以及命名万寿山昆明湖的用意,是研究昆明湖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但是,这篇文章没有明确交代疏浚昆明湖的年代,因而对疏浚昆明湖的年代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乾隆八年,较普遍的说法则是乾隆十五年,现在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吴长元《宸垣识略》卷十四说:“昆明湖即西湖景,为玉泉龙泉所漪。此地低洼,受诸泉之委汇为巨浸,土名大泊湖,环十里。乾隆癸亥,命疏浚开拓,周四十里。西山泉脉,随地涌现,因势顺导,流注于湖,……赐名昆明湖。”

  癸亥,是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按照吴长元的说法,昆明湖的疏浚开拓,是在乾隆八年进行的。

  有的同志认为,吴长元治学谨严,《宸垣识略》一书“叙载必有依据”,对他的说法深信不疑。但是当我们看了乾隆的《麦庄桥记》之后,感到吴长元的说法并不可靠。

  1749年(乾隆十四年),乾隆派人对通惠河的水源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的结果写成一篇文章,因为“勒碑于麦庄桥”,名之曰《麦庄桥记》。文中写道:

  “京师玉泉,汇而为西湖,引而为通惠,由是达直沽而放诸渤海。”

  又说:“(玉泉)东流而为西湖,则以居京师之西。又明时有西湖景之称,乃假借夫余杭而倡说于珰竖耳。”

  在这里,乾隆不仅没有提到昆明湖,而且对西湖的名称进行了考释。如果说乾隆八年就已经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开拓”,为什么在六年之后的文章里还看不出一点“疏浚开拓”的痕迹呢?吴长元的说法显然是不可信的。

  《日下旧闻考》卷八十四说:

  “瓮山,在玉泉山之旁,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时旧有圆静寺,后废。今上乾隆十五年,于其地建大报恩延寿寺,命名万寿山,并疏导玉泉诸派于西湖,易名曰昆明湖”。

  《日下旧闻考》,是乾隆年间大学士于敏中等人“奉旨”编纂,最后又由乾隆“钦定”的。当时人记当时事,而最后审定者又是疏浚开拓西湖的主持者,这样的材料,自然真实可靠。因此,昆明湖疏浚开拓于乾隆十五年,得到了普遍的采纳。

  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1750年(乾隆十五年),乾隆在一首题为《西海名之曰西湖而记以诗》中写道:

  西海受水地,岁久颇泥淤。

  疏浚命将作,内帑出余储。

  乘冬农务暇,受值利贫夫。

  藏事未两月,居然肖具区。

  春禽于以翔,夏潦于以潴。

  昨从淀池来,水围徽泽虞。

  此诚近而使,可习饮飞徒。

  师古有前闻,锡命昆明湖。

  西湖易名昆明湖,是在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就在这一天,乾隆发布上谕说:“瓮山著称名万寿山,金海著称名昆明湖,应通行晓谕中外知之”。

  西海、金海,都是指的西湖,只是由于修辞的缘故而变换了一种说法。西湖名之曰昆明湖,自然不如改“西湖”为“西海”,古人又常常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东、西、南、北、中相配,西方属金,所以“西海”又成为“金海”了。

  从诗的内容看,它的写作,大约与上谕的发布同时。它虽然只有七十个字,却为我们提供了《万寿山昆明湖记》所不曾提供的重要情况。它告诉我们,由于多年没有疏浚,西湖淤塞了。于是命令有关部门,动用“内帑”的“余储”,利用冬天农闲的时候,雇贫苦农民进行疏浚。不到两个月,工程就完成了。西湖的疏浚,使这里的自然面貌发生了变化。春天有野鸟飞翔,夏天的洪水也有了归宿。过去举行“水围”要到白洋淀,今后则近在京郊,十分便利。为了效法古人,所以命名为昆明湖。很显然,诗里说的冬天,不是乾隆十三年的冬天也不是乾隆十五年的冬天,而是乾隆十四年的冬天。因为乾隆十四年的《麦庄桥记》还没有疏浚的痕迹,乾隆十五年的春天西湖已易名昆明湖了。

  读了这首诗,再读乾隆的《万寿山昆明湖记》,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关于疏浚昆明湖的年代,他在文章里已经作过交代了。

  《万寿山昆明湖记》说:“岁己已,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白浮,瓮山诸泉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阏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出前,芟苇茭之丛杂,浚泥沙之隘塞,汇西湖之水,都为一区”。

这段文字,不仅说明考通惠河之源是为了开拓西湖,而且说明,开拓西湖是紧接考通惠河之源进行的。考通惠河之源是在乾隆十四年,疏浚开拓西湖也是在乾隆十四年。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西湖的疏浚开拓,是在乾隆十四年的冬天,开拓西湖,在乾隆十四年,为什么《日下旧闻考》却把它放在乾隆十五年建大报恩延寿寺之后叙述呢?因为,在那一段文字中,建大报恩延寿寺是为了给乾隆的母亲钮钴禄氏庆祝六十岁生日。在标榜“以孝治天下”的清代,自然应该突出。大报恩延寿寺的兴建,在乾隆十五年,瓮山命名万寿山,西湖易名昆明湖,也是在乾隆十五年。为了行文的简练,在“疏导玉泉诸派于西湖”的前面省去了乾隆十四年冬等字样。于是,人们就将西湖易名昆明湖的时间,误认为是疏浚开拓西湖的时间了。

  昆湖湖这个名称,历来认为是来源于汉武帝刘彻为了操练水军进攻云南滇池之滨的昆明国而在长安开凿的昆明池,这是不错的。但是,这并不是乾隆命名昆明湖的全部用意。《三秦记》说:“昆明池中有灵沼,名神池。云尧时治水,尝停船于此地”。乾隆在《万寿山昆明湖记》中说“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金牛铭》中也说“人称汉武,我慕唐尧”。放勋即唐尧,可见命名昆明湖,也和这一传说有关。看来,乾隆的所谓“师古”,不仅是历史上武功卓著的汉武帝刘彻,还有传说中的圣人唐尧啊!

                                                              转自《北京史论文集(第2辑)》(1982)